教學及研究成果


一、『教學』辦學特色面向

在『教學』辦學特色面向,以「厚實能力 跨域加值」、「協力創新 活絡專業」與「實踐責任 深耕在地」三策略主軸,落實學習創新、跨域增能與社會責任。

  1. 鼓勵證能兼具
    1. 108年度醫學院五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職能治療學系、護理學、物理治療學系、後中醫學系)參加國家考試,通過率達68.38%,皆高於全國通過率。中醫學系學生參加中醫國考第二試通過率100%;物治系吳庭愷同學榮登「108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物理治療師」全國第四名。
    2. 培育國際會展人才,開設「國際會展禮儀」通識課程,並在授課老師指導下,共有37位修課學生高分通過「MICERE 會議展覽接待禮儀」考試,取得乙級證照。
    3. 整合學校特色與時代需求,108學年度第1學期開設「健康醫學密碼」特色通識必修課程,內容涵蓋四大主軸十大健康議題,邀請紅十字會分班授課,指導急救訓練與協助考照,本課程證照通過率為91%,課程錄製並上傳數位平台,可線上重複學習,並分享給高中為多元選修教材。
  2. 推動創新創業
    1. 創新學院推動跨領域課程,並籌組跨領域團隊,如:107年度衍生3組創業隊,獲教育部大學校院創業實戰模擬學習平臺補助;創業團隊「Maker Online」獲教育部107年度「U-start創新創業計畫」補助;生科系二年級同學組成「藻到新農業」團隊,透過研修學校創新創業課程串連合作,以〈創新台灣農業價值〉為主題,2019生醫產業與新農業創新創業競賽勇奪銅牌獎。
    2. 108年度將創新專題、義啟飛翔創新創業競賽整合轉型為「第一屆創義盃」創新創業競賽,分成創新商品設計及創業營運計畫兩組,共有54個團隊送件,邀請業界擔任評審委員,最後由〈連你阿嬤都會用的棉棒2.0〉、〈邊緣魯蛇團〉分別榮獲兩組冠軍
  3. 多元跨域增能
    1. 學院皆開設院共同基礎核心必修課程,為跨域學習入門;108學年度訂定 除配合國考規定課程學分學系,其餘學系一律要承認15學分外系課程,納入畢業學分。
    2. 推動修習程式設計課程,106-107學年度起開設「應用程式」選修課程、大數據資料分析、雲端運算及物聯網實務跨院課程,提供給非電機資訊學院學生修習;108學年度起將「程式設計」納入通識核心必修,依學院特色選擇Python、mBlock、R、APP Inventor等適當程式語言。
    3. 虛擬「通識博雅知行學院」,利用工具類學習、講座與延伸閱讀、藝文活動、校內有意義的活動等非正規課程,微學分自主學習,啟發學生跨域學習興趣。106-108學年度通識微學分課程,計3,539人次參與,108學年第1學期更有62人獲得通識微學分最高的2學分。
    4. 「跨院系學分學程作業準則」增訂微學程開設,將微學程規劃以9至15學分為原則。107年度開設11個跨領域微學程,108學年度第1學期增開5個跨領域微學程,學生修習新增微學分學程累計282人次。

  4. 強化實務教學
    1. 各院依照領域規劃問題導向總結性專題課程之教學模式,強化學生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並訓練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2. 電子系學生團隊製作機器人參加「2018東京威力科創機器人大賽」,從總決賽的30強中脫穎而出,囊括賽道神速獎第一、二、四名。
    3. <影視系近年學生攝製的數部作品,如:馬來西亞籍學生劉家軒作品《阿邦》榮獲印度加爾各答國際短片節最佳學生導演獎、2018第20屆金傳獎最佳編劇;馬來西亞蘇智雄所導演《小白船》,繼2018年放視大賞銅牌獎後,再榮獲第41屆金穗獎學生作品類的優等、最佳攝影獎,另有多片也陸續獲得各獎項青睞。/li>
    4. 影視系學生曾敬驊參加電影《返校》演出,入圍2019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5. 原民學院師生赴馬來西亞參加「2018世界名廚錦標賽」,融合原民文化以原民食材入菜,共獲五面金牌。
    6. 透過「義守大學共好智造跨領域專題計畫獎補助辦法」,107-108年度補助10個學研團隊。其中物治系和電機系師生共組團隊執行「智慧互動式VR復健系統之下肢平衡」,開發適合腦麻兒下肢復健需求復健遊戲系統《小漁夫歷險記》榮獲「2018資訊程式設計競賽」互動式學習項目第一名。 生科系與餐旅系所提「學」黌映「月」,「伴」讀輝「美」為108年度延續計畫,加入商設系師生,透過大學端研發與教學等多元串連,扎根食農教育並持續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與教學。

  5. 提升教學知能
    1. 推動並成立永續經營之「教師專業成長社群」,教師共備、共學、共享,強化教學知能。本校107年度王淑綺老師「生理學與基礎醫學」創新教學課程獲大學教師優良創新課程及教學競賽「特優」佳績;學士後醫學系王淑綺老師、電影與電視學系黃勻祺老師與生物科技學系王瑜琦老師參與「2019高屏區域創新教學議題論壇」,透過3分鐘短講,凸顯課程創新教學亮點,囊括全部冠、亞、季軍佳績。
    2. 行政支援實質鼓勵教師教學實踐研究,大眾傳播學系侯尊堯老師「預拍攝教學創新設計與強化學生影片製作能力之應用性研究」,成果獲選為107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亮點計畫。

  6. 教師適性發展:實施多元升等制度,管道有「學術研究類」、「創新教學類」、「產學合作類」、「體育類」及「藝術類」五種,教師可依個人專業職能適性發展。自105學年度迄今有14位老師以非學術研究類提出升等,其中4位以「產學技術類」、 1位以「藝術類」、1位以「創新教學類」通過升等。
  7. 建置跨域實踐場域:持續完善教學空間與設備,加強互動功能,朝「數位科技」、「未來商業」和「未來醫療」三大方向統合教學資源,結合各學院優勢設立跨域協作實踐場域。108年度建置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雲端運算與物聯網、商業創新與金融科技之教學實踐場域提供全校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相關新科技課程規劃共用。
  8. 學生自主式「課室之外」融入學習網路SEN (Student Engagement Network, SEN),以海外學習真精采、社團活動真活潑、志工活動真有趣、校外實習真活躍等,由學生扮演自己大學學習階段的導演與主角,紀錄學習經驗並於平台分享與他人共習,108年度平台已建立分享超過50個影音紀錄。
  9. 中文課程大會考通過率為93.16%,並進行國文科教學的創新與翻轉,推動以「敘事力及文案力」為創新思考的培訓計畫,從中增強學生人際理解力、出色溝通力、選擇思辨力、自我風格創造力4種「生活功力」,鼓勵學生提升溝通和表達力辦理徵文比賽、翠屏山報導文學獎及短講比賽,並設置「義大文學萬事通」平台公開展示徵文比賽、翠屏山報導文學獎以及短講比賽之學生作品和影片。

二、在『研究』辦學特色面向

在『研究』辦學特色面向,以「研究發展 厚植特色」策略主軸,發展研究落實。

  1. 依據Web of Science 近10年滾動資料,本校以臨床醫學、工程、材料科學、化學、物理、電腦科學為前六大學科;學科影響力則以工程、藥理、臨床醫學、化學、社會科學、電腦科學居前六大;而產業合作的產出量,以電機資訊與理工領域見長。105年「臨床醫學」和「工程」兩學科更是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2. 多項研究獎助機制鼓勵教師發揮專長
    1. 商設學系蔡孟㯣老師,以2017南方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產學聯席會議視覺形象設計-「逗點」榮獲HKDA環球設計大獎;醫工系王智昱教授團隊研發的雷射針灸榮獲科技部2018產學合作特優獎。
    2. 2018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本校勇奪1鉑金1金1銀4銅牌共7獎:電機系講座教授陳朝順團隊以「智慧家電管理系統及變壓器端末單元」榮獲創新技術博覽會最高榮譽鉑金獎,化工系主任洪志勳團隊以「尿液檢測退化性關節炎之方法」榮獲金牌。
    3. 「2019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本校囊括1鉑金2銀1銅: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流體分散盤和設計方法奪得鉑金大獎,吸引廠商探詢。

  3. 朝「數位科技」、「未來商業」和「未來醫療」三大方向,整合各院資源,建置智慧科技跨領域特色研究中心
    1. 整合電資、傳設與醫學院建置醫學體感中心,培育機台運動控制專業和虛擬實境設計人才。
    2. 整合電資與管理院建置智慧製造中心,培育工業4.0跨領域專業人才。
    3. 整合電資、管理與醫學院建置 AI大數據特色中心,培育關鍵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