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學品質與創新教學
 

多元方式提升教學能量,持續精進創新教學,同時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課程,引導學生瞭解永續社會的相關指標,進而學習觀察社會、洞察問題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付諸行動。另,開設服務學習課程,經由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及服務學習課程培養「服務力」,擴展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服務態度上,以期本校學生學習品質保證機制更臻完善。

 
 
2
 人文素養與通識教育
 

預見未來人工智慧將取代人力,本校致力培育具備醫療、智慧科技、跨域創新與產學服務能力的未來人才;在學習設計上,讓學生不侷限於單一專業,而是鼓勵其跨領域嘗試,並藉由一系列通識課程改革,如國文科教學的創新與翻轉;開設健康醫學密碼課程來增強學生的健康知能及救人助己的急救技巧;強化科技應用的智慧科技密碼與一系列有趣又有意義的通識博雅學習微學分課程,這些創新課程,為大學的學習時光增添不少學習的趣味,並培養學子習得一輩子受用的知識。

 
 
3
 學生輔導與學生就業成效
 

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其遭遇壓力情境之情緒涵容能力,習得相關心理調適方法,並連結校內外系統資源,降低學生自我傷害之風險,以落實校園三級預防工作。

另本校注重問題導向式學習、鍛鍊學生運用知識及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四年一貫課程來主導教學,分啟動-由各式探索課程與專案組成、起飛-由強調深碗課程、專業課程與跨領域學程組成與翱翔-以總結性課程(capstone)引領學生完整學習,並展現學系希望培養的能力與素養,三階段循序漸進培養學生成為未來人才的重要核心力;開設銜接職場密集式課程、I-Care適性化職涯輔導及服務機制,提升職涯規劃能力,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以適性化接軌職涯輔導及服務機制,系統性的進行職涯探索與規劃、強化職場知能、提升求職技巧,使學生順利銜接職場。

 
 
4
 支援教學軟硬體設備
 

教學的多元讓授課模式已從傳統的講授模式,朝向讓學生動手做,並輔以多元的教學設備,讓學生享有更好的學習品質,因此本校不斷的擴充教學軟硬體設施,改善教學基礎設施,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5
 學術研究成果及創新產學成效
 
 

學術研究為大學發展之底蘊。本校鼓勵多元發展研究成果,故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各學院成立特色研究群,如綠能智動科技、生技化工產品創新研發以及土木永續循環經濟,投入不同學科領域與永續發展相關研究。並且,本校透過提供特色領域以及跨領域計畫補助,鼓勵教師投入永續發展相關議題,例如大學社責任實踐(USR)、智慧醫療(如AI人工智慧)、綠能科技產業(如能源永續、綠色及再生能源材料開發)等主題。